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

题型:材料题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到1936年,我国共发生旱灾1035次,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如果把界定旱灾的标准降低,那么这个数字就显得非常保守了……邓云特曾以世纪为单位做过统计: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文献记载的旱灾共有39次;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400年间有78次,3——6世纪共发生了161次,7——10世纪共有185次,11——14世纪有237次,15——18世纪有291次。——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徐光启《农政全书》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旱灾发生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据(《文献通考》卷301记载,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的旱灾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开宝中,诏缘黄河、沛河、清河、御河州县,准旧制艺桑枣外,别课民树榆柳,为河防。”——《宋史·太祖本纪》

洪武十二年(1379年)诏曰:“广平所属郡邑天久不雨,致民艰于树艺,衣食不给。……今年夏秋税粮悉行蠲免,以苏民力。”——《明太祖实录》

(3)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古代政府应对水旱灾害的措施如何?简要分析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旱灾发生频繁;周期逐渐缩短;蝗灾与旱灾相伴而生。

(2)影响:人们缺乏必要的生活保证、生活受到严承影响;人口锐减;劳动力减少、大片土地荒莞,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经济恶化和财政危机;流民增多,造成社会动荡和统治危机。

(3)措施:保护植被(或者植树保护河堤);减免赋税。作用:解决百姓一时之需,稳定民心;在河边种树既可防水患,又可保持水图而防旱灾;有利于巩固统治。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12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小题1:对于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当时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4分)

小题2: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2分)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4段中画线句子中“我”感到“震悚”的原因有那些。(2分)

小题4: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第5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