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患者男性,45岁,乏力、体重减轻3个月余。体检:脾肿大明显,肝脏中等肿大,胸骨有压痛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题目:

患者男性,45岁,乏力、体重减轻3个月余。体检:脾肿大明显,肝脏中等肿大,胸骨有压痛。血象:Hb78g/L,WBC50×109/L,PLT135×109/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4%、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4%,淋巴细胞6%。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酸酶阳性率明显减低

该患者骨髓象检查不会出现下列何种情况()

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B.原始粒细胞多大于10%

C.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D.巨核细胞增多

E.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

答案:

参考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绝缘轨道,AB部分是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圆弧半径R=0.5m,B处切线水平,BC部分为水平粗糙直轨道。有一个带负电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到直轨道上的P处刚好停住。小滑块的质量m=1kg,带电量为保持不变,滑块小轨道BC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4.0×102N/C.(g=10m/s2

(1)求滑块到达B点瞬间的速度大小

(2)求滑块到达B点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求BP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某大型工程,位于8度地震区。主坝为粘土均质坝,受地形的限制,为满足泄洪要求,在主、副坝联接处建有溢洪道,设计洪水泄流量为8300m3/s,溢洪道基础位于第三纪砂层上。溢洪道采用直线布置,由驼峰堰进水闸、泄槽、一级消力池、二级消力池、三级消力池以及海漫等几部分组成。堰体为驼峰堰型,长28m,上游设壤土铺盖,厚2~3m,长250m,渗透系数为1×10-6cm/s,铺盖下砂层渗透系数为3×10-3cm/s。堰体下设两条横向(垂直水流)排水管,并与堰体两侧边边墙外纵向排水管相联,横向排水管内地下水位高程为134.5m。堰体结构简图及设计洪水过水时的受力状态见附图。泄槽两侧挡墙为直墙式,并对称扩散,进口堰末泄槽起点宽131.5m,流速为13.15m/s,水深4.8m;泄槽末端处宽170m,流速为21.23m/s,水深2.3m。泄槽底板下设有反滤层和网状排水沟,纵横向排水沟布置在泄槽底板下,横向排水沟自溢洪道中心向两侧以5%的坡度引边墙外排水廊道内。第三纪砂层相对密度为0.80。

由颗粒级配曲线查得小于各粒径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数如下表:

 

判断溢洪道泄槽(陡槽)满足水流扩散所需要的沿水流方向的最小水平投影长度,下列哪一项能满足最低要求?()

A.190m

B.170m

C.150m

D.130m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