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小写字母"a"的ASCII码其等值的十进制数是97,"e"的ASCII码等值的十进制

题型:填空题

题目:

小写字母"a"的ASCII码其等值的十进制数是97,"e"的ASCII码等值的十进制数是()。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9/a4550a50435936abdfca9012d7f3830c.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①;爬行动物(2)化石;化石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3)昆虫(4)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藏书印

唐弢

  收藏书籍,加钤(qián,图章)印记,通常多用私章,讲究一点的就另镌专印,比如“某某藏书”“某某珍藏”之类。这种风气的流行由来已久,相传宋朝宣和时的鉴赏印,除书画碑帖以外,已经通用于图书专集,可以说是藏书印的先声。至于加盖私章,当然要更早于此了。这种办法,旨在表明所有,本来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却也给后人留下一点溯宗考源的线索。其于爱好书籍的人,看来还有一点别的意义:有时买了一本心爱的书,晴窗展读,觉得纸白如玉,墨润如脂,不由你不摸出印章,在第一面右下角钤上一方朱红的印记,替这本书增些色泽,也替自己的心头添些喜悦。倘能写几句题记,那就更有意思。我们有时买进一本旧书,看到书里有读后感,有印记,而且出于名家旧藏,往往会认为是意外的收获。

  藏书印发展下来,渐行渐繁。有人为怕子孙不能谨守先泽,便把箴规的意思镌入印章。明朝施大经有一方藏书章,镌着“施氏获阁藏书,古人以借鬻为不孝,手泽犹存,子孙其永宝之”几个字。还有一种办法是不记姓名,只以闲章代替。偶见近人藏书印,借《兰亭序》“暂得于己”四字,用古天衣无缝,而襟怀豁达,殊足称道。

  新文人中,阿英藏书极富,大都只盖一方小型私章,朱文阔边,篆“阿英”两字。郑振铎对洋装书籍,往往只在封面上签名,线装的才加钤“长乐郑氏藏书之印”;后来魏建功替他另外镌了两个,一方形,文曰“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一长方形文曰“长乐郑氏藏书”。都是朱文写经体,后一个每字加框,纯然古风。北方学者,各有专章,刘半农常钤一大“刘”字。马隅卿则用“鄞马氏廉隅卿珍爱书”。大都废弃篆字,行草杂出,各以其体,倒亦隽永可喜。有的人用泥也极讲究,曾见一种日本印泥,作金黄色,钤诸旧纸,十分悦目。其它私家藏书,既不易见,因此也就无法知道他们的印章究竟是什么样子了。以前赵之谦为人作印,有“节子辛酉以后所得书”一方,于记名之外,兼以记年,好比书画家用“某人某岁以后所作”的印章一样,对考查上,颇为方便。金石家中,张樾丞所镌藏书印风格浑厚,我觉得他的“会稽周氏凤凰砖斋藏”一印刻得极好。作家闻一多、叶圣陶等均精铁笔。圣陶曾为常絜作印,曰“吴兴常絜藏书”,长方白文,刚劲有力。我买书垂三十年,于此道略不讲究。偶然兴起,自己镌了一方,有时也钤在书上。(选自《月读》第4辑,有删节)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藏书上加盖私人名章的风气兴起于宋朝宣和年间。

B.在购买的旧书钤上自己的私印,可使本书增添色泽。

C.藏书印章有各种形状、各种字体,印泥也有不同的颜色。

D.闻一多、叶圣陶、郑振铎、刘半农以及作者均精通治印。

2.各种类型的藏书印分别具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已已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注]①宋公:宋襄公。②重(chóng):再次。③二毛:头发斑白,指代老人。④勍(qíng)敌:强敌。⑤胡耇(gǒu):年纪很大的人。⑥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未既——济:渡河

B.既而后击之——陈:同“阵”,列阵

C.天我也——赞:赞同

D.金鼓以声也——气:士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楚人伐宋救郑——阻隘也

B.天弃商久矣——古为军也

C.宋公及楚人战泓——何有二毛

D.既济未成列——阻鼓之,不亦可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看,宋军虽处弱势,但如果能善于利用形势,抓住战机,也很有可能打败楚军。

B.子鱼认为作战就要抓住战机,先发制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C.宋襄公在战斗过程中对敌方能始终坚持仁义之心,不乘人之危,这是值得赞扬的。

D.宋襄公迂腐愚昧,不能审时度势,又不能虚心采纳正确的意见,难免失败。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