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域,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忌不自            ②小未孚,神弗福也   

B.①服衣冠            ②有时发白帝  

C.①寡人之耳者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   

D.①时时而进        ②肉食者谋之,叉何

2.翻译句子。   

(1)南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3.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   

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                  句,批注:                                                                    

4.邹总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答: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9/5d06c34683b5bed06486cd2842adac0c.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V甲=V乙,m甲:m乙=5:3;∴ρ甲:ρ乙=m甲V甲:m乙V乙=m甲m乙×V乙V甲=53×11=53;又∵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质量、体积无关,所以若甲截去35,乙截取57后,剩下部分的两物体密度之比仍为5:3.故答案为:5:3,5:3.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文化传统不同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一般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过较长历史时期创造和积累的文化遗存及其载体,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和心态的各种文化。传统文化的发展如同江河奔流,是泥沙俱下的,因而对待传统文化就存在批判与继承的问题。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内容,剔除不合理的成分,就需要确立文化传统的观念,这就是对文化传统的自觉。

文化传统是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区分的精神标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深潜于民族文化意识中,是一种民族文化不断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活的动力。如果将传统文化比喻为奔流不绝的江河,那么推动江河之水流动的就是文化传统。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凭空发展出新的民族文化,而只有在前人创造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发展;也不可能随意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化,因为文化的生命力内在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存留,其积极的因素是每个时代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其消极的因素则是发展的障碍。如何激发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也包含在如何对待文化传统的问题中。

文化作为人类进程中的创造物,既有创造性的一面,也有毁灭性的一面。文化的创造性体现于文化的人化进程。人化的进程中,既包括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相统一的进程,也包括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人化相统一的进程。在人化的进程中,人类不断创造出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而其中人化进程的价值观念居于核心的层次。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能够引领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文化的毁灭性则体现于文化的非人化进程中。文化创造的进程并不能总是得到实现,其原因就在于文化的非人化进程阻碍了文化创造的实现。文化的非人化进程虽然不是人类主动追求和创造的,但是其却贯穿于文化发展过程中。黑格尔提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对传统的、习惯的观念的否定,是对所谓神圣事物的反叛。历史的进步正是通过推翻旧传统、旧制度、旧秩序、旧习惯,代之以新制度、新秩序、新习惯来实现的。

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文化自觉必须正视对文化传统的自觉。继承传统不是回归传统,更不是毫无批判地复兴传统,而是寻求文化传统的活力所在。在对传统经典的梳理和解释的基础上,从我们时代发展的特征出发,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需要的新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说实现了我们时代的文化自觉。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17日)

小题1:下列对于文化传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内容,剔除不合理的成分,就需要确立文化传统的观念。

B.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区分的精神标识就是文化传统,反过来,文化传统又推动着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不断自我发展、自我更新。

C.因为文化的生命力内在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因此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凭空发展出新的民族文化,也不可能随意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化。

D.传统文化中有其积极的因素,也有其消极的因素,为了促进社会发展,我们应学会激发其积极因素,消除其消极因素。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一般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这些文化有的是精华,有的则是糟粕,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

B.文化既有创造性的一面,也有毁灭性的一面。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相统一的进程就属于文化的创造性。

C.文化的毁灭性则体现于文化的非人化进程中。因为文化创造的进程并不能总是得到实现,所以文化的非人化进程阻碍了文化创造的实现。

D.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文化自觉必须正视对文化传统的自觉。继承传统既不是回归传统,也不是复兴传统,而是寻求文化传统的活力所在。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懂得继承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内容,剔除不合理的成分,则说明这个民族已经真正实现了当前时代的文化自觉。

B.一个民族经过较长历史时期创造和积累的文化遗存及其载体就是该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有一个统一的精神标识,那就是文化传统。

C.作者认为,虽然文化具有创造性,但是必须将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作为人化进程的核心观念才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D.作者引用黑格尔的观点意在说明,文化的毁灭性有时是必要的,因为只有推翻旧文化,才能建立新文化。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许某正在某市的火车站前广场闲逛,被巡逻警察留住盘问,许某一时支支吾吾,讲不清楚,便被带进了公安局。值班人员从其身上搜出了一把匕首,但没有他的身份证件,不能证明其合法身份。同时,值班人员感觉其有重大作案嫌疑,在经过公安局的各项程序之后,依法对许某实施了先行拘留。公安人员在讯问许某时说:“你要老实交待问题,我们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同时刑事诉讼法也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据此,在这样一起案件中,对于证明责任的承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由许某承担 

B.应当由公安机关承担 

C.应当由许某和公安机关共同承担 

D.许某有责任证明自己是无辜的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