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丙】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小题1:下列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C.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小题2:下面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菊,花之隐逸者也。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小题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类比,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5:解释【丙】文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赏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7/64fb3accaeaa4f80b2a20bd3e8a2839c.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去分母,得(x-3)+2(2x+1)=4,去括号,得x-3+4x+2=4,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5,两边都除以5,得x=1.

试题推荐
题型:论述题

(24分)2013年7月16日至8月25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组委会在各大报刊、网络同步刊登318名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善举感动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挥了引领道德风尚的积极作用,营造了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传递着巨大的道德正能量,将激励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说明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传递道德正能量的意义。(12分)

(2)从价值观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应怎样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2分)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邑有王生,少慕道,闻崂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酒壶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盅盂,竞饮先釂,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舞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王窃欣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吾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一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辄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 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遣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渐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聊斋志异·崂山道士》)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遇仙/诩:夸耀,炫耀

B、有归志/阴:暗地里

C、今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阅:看

D、心之/奇:感到惊奇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授斧/乃箸掷月中

B、何术求?/此得失效也

C、得此法足矣/记取白杨之上

D、见师行处/对人言:“生平无二色。”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使(王生)随众采樵

B、(道士)乃以箸掷月中

C、(众人)心奇之

D、弟子数百里受业(于)仙师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生娇惰不能作苦的一组是【   】

①阴有归志

②王渐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③心不能待

④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

⑤王面墙不敢入

⑥王窃欣慕,归念遂息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士法术高超,可“以箸”化为天上的嫦娥来歌舞助兴,令众人惊叹不已。

B、王生拜师最初不堪其苦,后看到道士神奇的法术,于是留下来继续学习。

C、王生生性娇惰,最后还是无法忍受学道之苦,向道士学习了穿墙术之后归家。

D、道士并没有把真正的口诀教给王生,导致他回家后穿墙不成功。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