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 * * ,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 * * 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1分)

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吴广爱人 ________________ (2) * * 身被 ________________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小题4: 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2分)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小题5: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7/576250916c5b56ccabe897623b4b49b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小题1:C 小题2:D小题1:贵、桂两省区因经济欠发达,劳动力大量外迁,导致老年人口比重迅速提高;苏、粤两省因经济发达吸引劳动力迁入,老年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小题2:我国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老年人口增长较快,占全...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2分)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琦君

八十七岁高龄的恩师夏承焘教授在北京仙逝已半年,到今天我才为文追念。恩师的道德文章,与他在词学上不朽的贡献,海内外已有多篇文章报导,毋庸我赘述。在我记忆中浮现的,都是在杭州、上海求学时代,他对弟子们传道授业的点点滴滴,与师生们平日相处言笑晏晏的情景。

我进之江大学,完全是遵从先父之命,要我追随这位他一生心仪的学者与词人。他一口字正腔圆的永嘉官话,同学听来也许有点特别,我却非常熟悉。因为父亲说的正是同样的“官话”。他上课时讲解《文心雕龙》,特别强调四六骈文音调之美,组合之严密,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他用铿锵的乡音,朗吟了一段《神思篇》,问我们好听吗?我觉得那么多典故的深奥句子,经他抑扬顿挫地一朗吟,似乎比自己苦啃时容易多了。下课后,与一位最要好的同学一路走向图书馆,一路学着老师的调子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叉学着他的口音念“前面有钱塘江,后面有泰望山”,却没想到老师正走在我们后面。他笑嘻嘻地说:“多好呀?在厥(这)样的好湖山里,你们要用功读书哟!”

中文系同学不多,大家熟悉以后,恩师常于课余带领我们徜徉于清幽的山水之间。我们请问他为何自号瞿禅,他说因自己长得清瘦、双目瞿瞿。又请他解释禅的道理,他说“禅并非一定是佛法。禅也在圣贤书中、诗词文章中,更在日常生活中。”后来他教我们读书为人的道理时,在他那平易近人,情趣横溢的比喻中,常常含禅理,却使我们个个都能心领神会。

瞿师常常边走边吟诗,有的是古人诗,有的是他自己的得意之作。他说“作诗作文章,第一要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能关注才会有灵感。诗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灵感早在酝酿之中。比如‘松间数语风吹去,明即寻来尽是诗,,看去多么自然,但也得细心去寻,呀。”他站在高岗之上,就信口吟道:“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任吹衣。”弟子们看着他的长衫,在风中飘飘荡荡,直觉得这位老师,有如神仙中人。大家都说:“先生的境界实在太高,学生们及不到。”他说:“这两句诗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人要不强求名利,任何冲击都不致被动摇了。”在九溪十八涧茶亭中坐定,一盏清茗端来,他又吟起词来:“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无一语,答秋光。愁边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阑干半夕阳。”这是瞿师的得意之作,也是弟子们背诵得最多最熟的一阕词。

瞿师小学毕业后考进有官费补贴的永嘉省立师范,在那一段日子里,他把学校图书馆的古典文学书全部读遍。对于诗词尤感兴趣,已能按谱填词,这就是他立志学词之始。师范毕业后,无钱马上念大学,就暂住乡村小学教书。在幽静的乡村里,他作了不少诗,昨夜东风今夜雨,催人愁思到花残”,是他少年时的得意之作。瞿师于西北大学归来后,居于籀园图书馆附近,几乎翻遍了图书馆全部藏书,打下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基础,立定了他一生为人为学的方针。他谦虚地说自己很笨,认为“笨”这个字很有意义,头上顶着竹册,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从“竹”从“本”。

瞿师在抗战八年中,眼看河山变色,沉痛地作过几首慷慨歌词。他也目睹许多读书人,有的为了生活,不得不屈志事敌,有的却是利欲熏心,认贼作父。他曾作《瑞鹤仙》,以“玉环飞舞”讽汪精卫的“辛苦回风舞”。他对于一个士子的出处进退,评定水准是非常严肃的。自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四所基督教联合大学借英租界慈淑大楼开课。虽然弦歌不辍,但总不免国破家亡,寄人篱下的感触。瞿师在讲授词选时,常提起王碧山咏物词的沉咽,乃是一份欲哭无泪的悲伤,比起嚎啕大哭尤为沉痛。他回忆杭州,怀念西湖与之江母校,曾有词云:“湖山信美,莫告诉梅花,人间何世。独鹤招来,共临清镜照憔悴。”他看上去笑容满面,可是他内心是憔悴的,忧伤的。

师生暌违的一段时日,他总频频赐书嘱我专心学业,勿为人间闲烦恼蚀其心血。他的片纸只字,我无不一一珍藏,时时捧读,有如亲聆教诲。他以毕生心血致力学问,以满怀仁爱,付予人间。以他的佛心佛性,必然往生西方。他临终时听师母吟他自己少年时得意之作,正如摇着短梦,飘然归去,内心必然因不辜负此生,而感到万分欣慰吧!

(摘编自《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夏承焘教授热爱诗词,小学时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并为此不断进取,成就非凡。

B.琦君一生受夏承焘先生影响很大,却未能及时撰文悼念,动笔写作本文时可谓百感交集。

C.回顾抗战时期作诗及讲授词选两件事,都是为表现夏承焘教授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立场。

D.作为弟子,琦君记下了恩师诸多诗词,并能从细节出发展开对先生的回忆,情真而意切。E.本文生动再现夏承焘教授为学、教书、做人等生活片段,表现了夏承焘教授的精神风貌。

小题2:琦君曾在《鹧鸪天》一文中回忆夏承焘先生说:“他因时适地,寓教诲于诗词,真是充分发挥了‘温柔敦厚,诗教也‘的古典精神。”本文中夏承焘先生“寓教诲于诗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3:根据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如何理解文中夏承焘先生的“佛心佛性”?结合文章举例阐释。(4分)

(2)第二段琦君回顾“之江大学’’的求学经历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夏承焘先生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词学研究者,探究他的人生,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代学人呢?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和你的积累加以阐述。(4分)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某二级建筑土质边坡高为8m,侧向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为200kN/m,挡墙侧压力分布情况是:自0~2m为三角形分布,2~8m为矩形分布,在2m、4.5m、7.0m处分别设置三层锚杆,第二层锚杆的间距为2.0m,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墙支护,锚杆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锚杆倾角为25°,锚杆钢筋与砂浆间连接强度设计值为f=2.1MPa,锚固体与土体间黏结强度特征值为35kPa,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对第二层锚杆)。

如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Na2=200kN,锚杆直径取30mm,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段长度ιa2应为()。

A.1.0m

B.1.7m

C.4.0m

D.6.0m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