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世纪四十年代,诗人鲁藜以“泥土”为题写了这样一

题型:写作题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世纪四十年代,诗人鲁藜以“泥土”为题写了这样一首小诗: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却富含哲理,启人深思。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认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题目分析:

一、材料的理解

鲁藜的小诗《泥土》篇幅虽短,但它的内涵丰蕴,意味隽永,同时充满了哲理的思辩,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不要自视特殊,而要甘于平凡。 此诗中,作者拿“珍珠”和“泥土”作比,实质是告诫人们:对待现实生活应有正确态度。“珍珠”,它光泽诱人,价值昂贵;“泥土”,它朴实无华,平凡卑微。作为生命的个体,无论他的才智有多高、本事有多大,他都应甘于平凡,甘于牺牲,甘做为人民大众神圣事业上的铺路泥土。这样,他的人生的价值才会得以实现,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象珍珠一样闪闪发光的事业。

个体生命价值得以实现,在于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当作珍珠”,是一种以荣华富贵为主要目的的个人奋斗。“把自己当作泥土”,是一种甘为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理念。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不在于怎样将自己区别于众人,而在于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究竟做了些什么。当生命的个体由个人的奋斗历程走向无私的奉献时,应该说,此时的他已经超越了生命个体对自身的偏爱,已经正式步入了“智者”的行列。无私地奉献精神使他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找到了自己原来求之不得的位置,个人的自我价值体现也就自然不言而喻了。

具有朴实思想的人,就会永远快乐。“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诗人告诉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心态调到最低处,你的心境就会豁然开朗,你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开辟另一条新航线。

二、立意及处理

单从“泥土”的字面意思分析,可以联想到“土地”,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联系我们生存的大地,人们生活的环境,进而结合环保问题,关注生态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现实焦点,适合写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科普文、文艺小品文、调查报告等

从“泥土”还可引申出家乡、故土、土地、家园等多个含义泥土之上,生活着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每天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所以不妨选取土地上生活的人、发生的事、变化的景、激发的情等角度,并以此为素材写作记叙文或者小小说,当会另有一幅故事图景

由“泥土”联想到生活其上的人,以及这类人“泥土”一样的生命状态、生活方式、思想情感,比如乡村、农民、艺人等,集体也好个体也好,都可与“泥土”联系在一起,他们平凡普通,坚忍顽强,执着不屈,但“泥土”一样的品性自有其神圣、伟大、崇高的地方值得人们热爱、感佩、景仰、赞叹,适合写作抒情散文或者散文诗之类的文体。

由“泥土”的某种品格生发联想,比如泥土的奉献精神、泥土的宽广胸怀、泥土的任劳任怨、泥土的无私奉献等等,只要选取一二角度,深入挖掘,由物喻人,由此及彼,选用故事新编、独幕剧、童话故事、寓言小品等均无不可。

当然也可以考虑写作评论或者杂文类文章,或赞扬泥土般的精神、宣扬泥土的博大,或批评忽略泥土的现象、糟蹋泥土的做法、残害泥土的行径等等,展示前景,指陈利害,分析后果,提出警告,引起重视,发出呼吁,同样都能写得生动、深刻。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审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能够引导考生更好的认识自我,领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鲁藜的《泥土》通俗易懂,但富含哲理,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材料、审题立意、表达个人认识与体验等能力从现实生活来说,很多人之所以生活的并不幸福快乐,不是因为贫穷,大多因为自我定位,以这样的背景和情境作为试题素材,能够提升考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表达生活的能力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讲,既有利于考查考生的阅读积累,也便于引导考生做形而上的思考诗歌本身就是当下语文欠缺的内容,诗歌教学也是当下语文教育相对薄弱的环节,如此考查便于引导语文教学进一步重视诗歌的教学,而不是让过于实用的思想使语文庸俗化语文应该有自己的高度,更应该承担起引领作用,而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