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8月25-29日,时速高达233千米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

题型:选择题

题目:

8月25-29日,时速高达233千米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造成数百人伤亡和失踪,百万人流离失所,很多城市一片汪洋。下图是该飓风活动路径图示。据此回答1-3题。

1.该飓风登陆后,造成美国众多生命和几十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其直接原因是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严重干旱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关于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叙述是         [     ]

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D.飓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

3.“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美国图中虚线范围内损失惊人,其原因可能有

①地形特殊  ②飓风势力太强  ③救援工作迟缓  ④缺乏预警机制[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6/035993038299270bf55771966b1e27a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100000005100000008=3100000008;1-80000003800000006=3800000006;因为:3100000008>3800000006;所以:100000005100000008<80000003800000006.故答案为:100000005100000008<80000003800000006.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离骚》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的《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曾为楚国的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死后,他两度被放逐,无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罗江而死。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请大家反复朗读课文。(学生纷纷朗读)师:刚才朗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了解到诗人流露的独特情怀呢?生:其实,没学这首诗也能了解屈原的情怀啊,谁不知道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师:这首诗情感的起伏,你能体会到吗?生:好像没感觉。师:同学们希望老师怎样去教这篇课文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希望得到些什么?生:我觉得老师最好不要自己或者让我们翻译诗中的句子,因为很难翻,又有方言词,翻译后肯定诗歌的味道就没了,听起来也会很累、很枯燥。但是,我又觉得如果不翻译,这首诗我们很难看懂,而且在积累文言词语方面也会有损失,会学得很心虚。我希望老师能有点新方法。师:那好,我们就把学习重点放在了解屈原的独特情怀上。因为诗歌字面意思较难理解,所以我们让这首诗尽量变得短些,这样就可以少一点要翻译的字词。请同学们尝试一下,看能否对文中的诗句进行压缩,留下你觉得足以说清作者意图的话。(学生埋头动笔,然后讨论了一段时间)生:我来改改前面几句。我将这些句子压缩,成了“高阳苗裔,皇考伯庸。摄提孟陬,庚寅吾降。皇览余度,锡余嘉名。名余正则,字余灵均”。以下对于这一教学实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一开始介绍作者及其作品,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B.教师缺乏对课堂的掌控力.秩序紊乱

C.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感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D.重在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