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题型:选择题

题目:

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明白是生活在忧患之中,灭亡在安乐里面啊!)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5/637d6f61d08e2d00f633ca1d0d5246a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D根据从甲班调3人到乙班,那么两班人数正好相等,找出等量关系,可列方程(98-x)+3=x-3,故选D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东渡日本,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频经炎热”,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天宝十三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他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创建的,它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该寺至今还收藏着鉴真和尚的坐像,这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纪念物。鉴真精通医学,尤精本草,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种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1868年1月日本建立起明治 * * 。明治政府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作为三大国策,经过10年努力,到1877年大体完成了破旧改革。在第二个十年开始后,日本面临富国强兵和强兵富国的选择。富国与强兵不可分割。但是,在富国的基础是强兵,还是依靠强兵去富国,是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明治初年,政府的总方针是富国强兵,把殖产兴业摆在首要。第二个十年明治政府的建国方针变了。

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和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日本不能顺利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之一。转向军国主义,是企图把失之于列强的损失,用对外扩张掠夺加以补偿。日本侵略朝鲜、中国,自然不只是弥补损失,而是为了实行“强兵富国”,向外掠夺更多的资金、原料和市场。明治初年以来,日本财政入不敷出,资金严重短缺,使立新事业步履艰难。贪婪凶残的对外掠夺是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出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日本正是借助“强兵”而促进了“富国”。军国主义也是转移国内人民视线,加强国内控制,巩固 * * 的有力手段。鼓吹、实现对外侵略战争,历来是统治阶级用来掩盖、缓和国内矛盾的策略。

——选编自丁建弘主编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治政府建国方针的变化及原因。(13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日本建国方针的变化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善的自我。这段话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