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

题型:综合题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4分)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2分)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6分)

答案:

(1)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4分)

(2)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世界霸主的地位。(2分)

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美苏双方价值观念不同。(6分)

题目分析:(1)二战后,由于失去了共同的敌人,美苏同盟关系趋于瓦解,矛盾不断地增加。1947年美国挑起了冷战,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奉行霸权主义政策,所以其对外战略就发生了变化。从材料一中的“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可以看出苏联希望与美国合作,共同领导世界。

(2)政治意图:从材料二中的“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采取敌视态度,美国想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制度,维护霸主地位。

美苏争霸的原因:主要是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角度进行分析。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一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根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并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生命的光彩。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写的诗。其中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选自曹文轩《不可缠绕的心灵》)

问题:

(1)结合全文说说"生命的光彩"的含义。

(2)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3)"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