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后面的题目。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后面的题目。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何以战    以:       
皆以美于徐公   以:       
(2)忠之属也  属:       
司命之所属     属: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下视其辙
小题3: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
曹刿论战
这篇文章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重点写战前曹刿对   ①  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   ②  和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战前,曹刿肯定了鲁庄公所讲“  ③   ”,表明曹刿已经认识到战胜敌人必须依靠人民的道理;战后,曹刿提出了要选择“  ④    ”的时机发动反攻,以及作战中必须随时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曹刿的这些论述,是当时条件下弱国战胜强国的经验总结。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4/ee1f2aceba832a30c8ed537e9fe423c6.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6.2元(2)(1.2x+1.4)元(3)小丹乘出租车到抗美援朝纪念馆的车费够了题目分析:(1)6.2元 (2)5+1.2(x-3)=(1.2x+1.4)元 (3)5+1.2(7-3)=9.8(元) 9.8<10∴小丹乘出租车到抗美援朝纪念馆的...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按要求在横线上默写名句。

(1)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提出的独到见解是:                 。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提出学者对流传中的书籍等材料应持的态度是:      

(3)荀子在《劝学》中谈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强调学习贵在坚持的四个比喻句是   

,              ;               ,               ;                  ,               ;              ,              。

(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接受一番磨砺的名句是:                                                           。

(5)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学”与“思”二者关系的名句是:                  。

(6)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品德高洁的名句是:      ,       。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思想的诗句是            ,           。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喜事

契诃夫

  午夜12点,米佳·库尔达罗夫散乱着头发,冲动地跑进父母的家。他把家里的每个房间都转了一遍。父亲和母亲都已经上床睡觉,妹妹躺在床上正在看一本小说的最后一页,几个中学生弟弟已进入梦乡。“你从哪儿来?”父母吃惊地问,“你这是怎么啦?”

  “唉!怎么跟你们说呢!我真没有料到!我简直没料到!这……难以置信!”

  米佳大笑起来,似乎由于过度的欢喜两条腿已经支持不住了,于是坐到沙发上。

  “这真不可思议!你们简直想象不到!你们瞧呀!”

  妹妹翻身下床,把毯子往身上拉了拉,走到哥哥的身边,中学生的弟弟也醒了。

  “你这是怎么了?你脸色不好啊!”

  “妈妈,这是高兴!现在我已经闻名全俄罗斯,全俄罗斯!以前,只有你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叫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的小职员,而如今,整个俄罗斯谁不知道我!妈妈呀!噢,上帝!”

   米佳从沙发上一跃而起,一阵风似的跑遍了几个房间,又坐下来。

  “你到底是怎么了?你说清楚点!”

  “你们这日子像野蛮人过的,不看报,根本不重视宣传媒体,报纸上精彩纷呈。现在不管发生什么事,顷刻之间,家喻户晓。什么事也包不住!我太高兴啦!嗅,我的上帝!报纸是登载出类拔萃的人物的,可他们把我给登啦!”

  “你说什么!在哪登的?”

  爸爸脸色变得苍白。妈妈对着圣像画十字。中学生跳起来,当然只穿一件短衫,来到自己哥哥的跟前。

  “是这样的啊!他们把我给上报纸了!现在全俄罗斯都知道我的大名。妈妈,你把这张报纸收藏起来作纪念。以后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你们看呀!”

  米佳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递给了父亲,并用手指着用蓝色铅笔勾出来的地方。

  “你们看呀!”

  父亲戴上老花镜。

  “你们看呀!”

  妈妈对着圣像画十字。爸爸咳嗽一下,开始看报。

  “12月29日晚11时,职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

  “你们看见了。”

  “……职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从小伯龙大街科济欣大厦内的啤酒馆走出,饮酒过量,神志不清……”

  “这是我跟谢苗·比得洛维奇,写得可够详细的!继续读!你们听啊!”

  “……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滑倒在地,正好倒在尤赫诺夫县杜雷京村农民伊万·德罗托夫所赶的雪橇的马脚下,当时雪橇正停在街上。马受惊后跃过库尔达罗夫,将雪橇连雪橇内坐着的莫斯科二等商人斯捷潘·卢科夫一起从库尔达罗夫的身上压过,在大街上狂奔不止。幸好被一守门人拉住。库尔达罗夫昏迷不醒,被送到警察分局,并经医生验伤,伤在后脑,击伤……”

  “这是我碰到车辕子上了,往下读!您往下念呀!”

  “后脑部位系轻伤。事故已记录在案,受伤人已进行紧急抢救……”

  “吩咐用冷水敷一下碰伤的后脑勺。现在都念完了吗?怎么样!消息马上传遍俄罗斯!把报纸给我!”

  米佳一把将报纸拿过去,整齐折好,放入衣袋。

  “我马上就要跑到马卡罗夫那里去……还要给伊万尼茨基看看,还有纳塔利娅·伊万诺芙娜、阿尼西姆·瓦西里伊奇……”

  “我得马上走!再见!”

  米佳戴上有帽徽的制帽,欢天喜地地跑出去了。

1.小说中的主人公库尔达罗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开头交代时间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有强烈的讽刺性,你认为作者是怎样凸现这一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结尾三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中的库尔达罗夫是一个艺术形象,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请加以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