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It is not how much we do but how much lo

题型:选择题

题目:

It is not how much we do but how much love we put into what we do ________ benefits our work most.[   ]

A. who  

B. which

C. that  

D. what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4/53a68c341542c028e7d7855d8ba2eb0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A、CO2B、Cu C、O2D、H2O

试题推荐
题型:多选题

在温度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压,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表

(已知CO(g)+2H2(g)

CH3OH(g)△H=-90.7kJ/mol)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1molCO、2molH21molCH3OH2molCH3OH
CH3OH的浓度(mol/L)c1c2c3
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akJ吸收bkJ吸收ckJ
平衡时体积(L)V1V2V3
反应物转化率α1α2α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1>c3

B.a+b=90.7

C.2V2<V3

D.α13=1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它的政治各方面。

——孙中山

材料三: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在孙中山之前,中国持与材料二中孙中山相似看法的还有哪些人?简要分析这些人误读西方文化的原因。如果要反驳孙中山的观点,你可以提供哪些论据?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