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男性,75岁,体重60kg,身高170cm;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术,因术中心率偏快,3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男性,75岁,体重60kg,身高170cm;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术,因术中心率偏快,3h手术共使用舒芬太尼75pg。术后吞咽、咳嗽反射均恢复,用大声唤之能醒,肌力正常,吸氧情况下SpO2为98%。因不能耐受气管插管而拔管,但拔管后患者嗜睡,因此在鼻导管吸氧下继续在麻醉后恢复室观察。30min后,患者SpO2下降至70%。

该患者SpO2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

A.脑梗死

B.延迟性呼吸抑制

C.气胸

D.电解质紊乱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3/2bcad7b61ab077a73d84f9d39651184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112=11×312×3=3336;1318=13×218×2=2636;56=5×66×6=3036;因为3336>3036>2636,所以1112>56>1318;故选:A.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B.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

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C.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

D.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

B.《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定,将使现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维持、保护和利用。

C.由生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极地地区的生物物种比较贫乏。

D.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弥补物种的缺失。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小题1:

子贡的话反映了一些学习者的通病,请作简要说明。(2分)

                                                                                         

小题2:

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可见他并不忽视“述”,但这里却说“欲无言”,你怎么理解?请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