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出现“南橘北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读图填空题

题目:

出现“南橘北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3/2a4ed41853eef5147cb17b35158d09e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均匀分布的外磁场与放置磁屏蔽后内部同一点磁场之比。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两组是 (    )

A.浩浩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而往,暮而归  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以俟夫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也  子子孙孙无匮也(《愚公移山》)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