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女性,23岁,面部疖肿挤压后寒战高热,局部肿胀明显,全身皮肤散在瘀血点,血白细胞18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题目:

女性,23岁,面部疖肿挤压后寒战高热,局部肿胀明显,全身皮肤散在瘀血点,血白细胞18×109/L,中性90%

以下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等血培养结果后再处理

B.大剂量联合应用抗生素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D.不宜扩大引流

E.必要时输血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2/425929095c650ef3b4147ef7d8ceb59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 清弋江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 我心悬旆④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    ②清弋江:在宣州城西。      ③的的:鲜明的样子。      ④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5分)

小题2: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