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语文,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题型:选择题

题目: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语文,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D.虽然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已经33岁了,但她仍然战斗在赛场上,这是因为她不仅挚爱着体育,而且救治儿子的信念在时时激励着她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1/20601b44252a116296b21c8a9184682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答案: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2)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17分)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古代庶人“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传入棉业之后,“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棉作在中国广泛展开,大约是始自宋代:“木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关、陕、闽、广,首得其利。”特别是广东和福建,首先成为最著名的棉产区。明清时期棉作几遍及全国各省区。徐光启《农政全书》提到华中湖北棉区,华北山东、河北等棉区,华东江苏、浙江棉区是当时的三大优势棉区。明清时期北方特别是山东的棉花大量输往江南,如东昌府高唐、恩县棉花“江淮贾客贸易,居人以此致富”,……形成“吉贝(木棉)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的局面。而江南松江一带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酬取直”现象出现。由于棉作的扩展和粮田面积的减少,至少从明代后期,江浙地区便开始从其他省份输入粮食;同时,其他省份也需要从江南购入不可缺少的棉纺织品和其他产品。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棉花种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给三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9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