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铸造金属全冠的正确冠边缘形式为A.羽状 B.135°凹面 C.135°斜面 D.90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铸造金属全冠的正确冠边缘形式为

A.羽状

B.135°凹面

C.135°斜面

D.90°平面

E.90°凹面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30/2789d3dc732ca522f81e1b65183c80e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解析:[分析] 名词辨析 A.crisis危机,决定性时刻;B.sentence句子,判决;C.crime犯罪(行为),罪行;D.service服务,服役,服务性工作;此句意为:因为(被发现)有罪,这个人被法官判了重刑。因此答案为B。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

陈思和

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包含两种,一种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这些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以外,通过灌输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还有一种教育,是以人为能动的活的生命体作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力,用过去的说法,就是人性的因素。人性的因素与知识的因素不一样,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知识是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当然,人不会一出生就意识到“我是人”,“应该怎么做人”的问题是道德范畴的问题。我们能吃能睡还不能说是个合格的人,还必须要有一种良知来支撑自己的行动,这样一种良知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来把它唤醒。光靠科学技术的训练无法完成,光靠金钱权力也无法完成,它需要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

这两种教育,前者姑且称作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工具价值;后者姑且称作为人文教育,更重在精神价值。两者从方式到形态都不一样,并非是完全和谐的,如果对人文教育也采取灌输性的知识教育的方法,有时反而压抑了真正的人性的因素。所以,人文教育不等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只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这并不是人文教育的理想结果。

  其实,人文教育的困境,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它与所谓的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一直处理不好。整个世界潮流就是强调技术知识教育,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指标充满了计量化的特征,这当然会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但人文一方面的欠缺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在考虑。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不仅仅在中国发生,外国也是有的。美国校园里那么多的暴力行为发生,本质上就是美国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 灌输式的人文教育没有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量唤醒,反而把这些人性中的好的因素压抑了,扼杀了,所以才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像德国这样具有发达人文传统的国家,像日本这么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为什么会出现法西斯主义?为什么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蒸蒸日上的时候,会爆发 * * ?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与人文教育的失败有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历史阶段里,往往要求万众一心,集中追求同一个现实的目标,比如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称雄世界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另外一些因素,比如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容易显现出来。它的失落不容易被注意到,等到大家集体发现就来不及了。

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大约是不可逆转了,我们已经加入WTO。但是,我们的人文教育是否必须进入西方模式,而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毁掉?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如何在西方的模式下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我们任重而道远。

(选自《新华文摘》2001年12期,有删节)

小题1:对人文教育的本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使之灌输到人的主观世界中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的教育。

B.重点通过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唤醒人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做人的良知的教育。

C.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培养人的真善美的品性,使之能意识到“我是人”的教育。

D.传授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使人懂得做人道理的教育。小题2:不属于造成人文教育的困境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整个世界潮流都强调技术知识教育。

B.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充满了计量化特征,而对人文缺损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考虑。

C.一个国家或民族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文教育。

D.压抑、扭曲、扼杀人性,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从而引发恶性事件的发生。小题3:根据文中信息,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文教育应该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人文精神,唤醒人性良知,而不是仅仅灌输人文学科知识。

B.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我国的人文教育也应该向西方学习,进入西方的模式,与世界接轨。

C.为了走出我国当前人文教育的困境,必须继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

D.人文精神是通过人文教育唤醒人们本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内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期年(满一年)之后

B.(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C.宫妇左右莫不(偏爱)王

D.吾妻之(漂亮)我者,私我也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与徐公美        视之,自以为不如

B.下令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暮寝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D.客之美我,欲有求于我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

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班级开展“我爱汉字”的主题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1)某同学的“趣解”汉字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也请你参照示例,趣解“鲜”或“旦”字。(3 分,不要求句式一致)

【示例】 梦:林间有夕阳,如画一样的美丽风景。

汉字:     趣解:                                                     

(2)汉字这一专题向我们全面介绍了祖国的文字。你认为汉字有什么特点?请举一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