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大数据对人的行为的最大影响来自于()。A.知识的再学习 B.权利的再分配 C.对数据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大数据对人的行为的最大影响来自于()。

A.知识的再学习

B.权利的再分配

C.对数据的重新认知

D.数据的再创造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8/f963ab3888da722c75ce9821154db04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甲与其他两个人合伙设立了一家食品厂,此前,甲曾向乙借款5万元,一半用于合伙的出资,一半用于自己房屋的翻新改造。食品厂经营半年后,获纯利3万元,恰在此时,甲的房屋因一场大火烧毁,乙遂要求甲偿还借款,而甲已无其他财产可供清偿债务,对此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甲可以用副食品厂获得的纯利3万元中自己应得的一份偿还乙的借款

B.甲可以将自己的出资份额转让给乙,以抵销部分债务,但须经其他2人同意

C.乙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甲在副食品厂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自己对甲的债权

D.甲可以自己决定将自己的出资份额出质取得贷款,用于清偿甲的债务

查看答案
题型:多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1张以上不满5张的,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

B.为信用卡申请人制作、提供虚假的财产状况、收入、职务等资信证明材料,涉及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构成犯罪的,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定罪处罚

C.以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不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D.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条文中“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哪些人员
(2)条文中“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哪些情形
(3)条文中“不退还”应如何理解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