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钢杆和铜杆,受同样的轴向外力作用,则两杆具有相同的( )。A.(A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钢杆和铜杆,受同样的轴向外力作用,则两杆具有相同的( )。

A.(A) 总变形

B.(B) 内力和应力

C.(C) 线应变

D.(D) 强度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8/ee6a1891737c543ab59f4d8c12ef187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8=2×2×2,12=2×2×3,所以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2×2=4,最小公倍数是2×2×2×3=24;(2)7和9互质,所以7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7×9=63;故答案为:4,24,1,63.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向生命鞠躬》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

       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剩下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置身在这空旷寂寥的山上,更多感受的是一种原始的静谧和苍凉。

       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我蹑手蹑脚地靠过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这只周身呈土褐色的蚂蚱因惊惧和愤怒而拼命挣扎,两条后腿有力地蹬着。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逃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揽刮着,那是它的血。

       我将它交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的,是害虫。”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它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或许他在指望从土里刨出点什么东西来。

       我点着一支烟,眺望远景。 

      “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我扭头看去,见儿子只握着一根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找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又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我要看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竟能逃跑!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的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和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而已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这悲壮逃生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我正在目睹着一个奇迹,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蹬,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精疲力竭了,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然后无疑地,它将慢慢死去。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再没有动。我抬眼一看,原来他早已如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

       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其实是在说:“它太顽强了!”

       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倔       ②静        

     ③手蹑脚       ④麦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语境义:

     ①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倔强:                                                                                                  

     ②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一个“鞠躬”:                                                                                                       

         第二个“鞠躬”:                                                                                                        

3、作者两次将蚂蚱捉住,穿在草秆上,其前后感情是否一样?概括叙述作者对蚂蚱的感情变化。

                                                                                                                                                          

                                                                                                                                                          

4、第四段“蚂蚱的嘴里……那是它的血”,第十段“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两次提到“流血”这件事有何作用?

                                                                                                                                                         

                                                                                                                                                        

5、蚂蚱会尽力向生命挑战,你还能举出哪些有这种精神的人或事物吗?(至少举出两个事例)

                                                                                                                                                         

6、通过阅读本文,请你谈谈对生命含义的理解。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