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比一比,算一算。(1)18÷6= 180÷6= 1800÷6=(2)42÷7=

题型:口算题

题目:

比一比,算一算。

(1)18÷6=
         180÷6=
         1800÷6=

(2)42÷7=
         420÷7=
         4200÷7
(3)24÷4=
         240÷4=
         2400÷4=
(4)15÷5=
         150÷5=
          1500÷5=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7/5d4b1e8c05b08710917c63712cbde20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C题目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司马光砸缸是缸的形状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刻舟求剑的过程中没有...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8分)

“无人侦察机”——纸鸢

①什么是间谍?刺探敌方消息的人被称为“间谍”。间谍不仅要搞到情报,最要紧的是能将情报传递出去。古代的邮驿、烽火台虽能传递情报,但这并不能满足所有间谍活动。为此,古人想了很多办法,明人何守法的《投笔肤谈》就有“封鸽代谍”的记载,利用鸽子来传递情报。但鸽子要驯养,一般间谍是不用的。于是,古人发明了不需驯养的“鸽子”——纸鸢,作为间谍情报传递工具。

②纸鸢是什么?就是大家会玩爱玩的风筝,“鹞子”“木鸢”“飞鸢”就是它的俗称了。

③纸鸢相当于最原始的“无人侦察机”,其造价极低。而在纸鸢出现之前,古人早就设计了一款“无人侦察机”——木鹊,这也许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据《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木鹊无需空中加油就能飞行72小时,这是现代高科技的无人侦察机也无法做到的。可惜,这种技术早已失传。

④纸鸢发明于公元前的汉初,距今也有2000多年了,发明人是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韩信是怎么想到发明纸鸢的?原来当时列侯陈豨(xī)造汉高祖刘邦的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用纸鸢来传递情报的实例。

⑤纸鸢,制作简单,控制方便,一经发明,便在军事、间谍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邺(今南京)台城内的梁太子萧纲,便是用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解了垓下之围的。

⑥纸鸢也相当有实用性,可以飞得高,即便被敌方发现,也奈何不了。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谋反,围攻临洺城。守将张伾(pī)遂放纸鸢与朝廷援军取得了联系。当时田悦虽发现了飘过营房上空的纸鸢,也知道是城内传递军情,赶紧找来“善射者”,但纸鸢飞得“高百余丈”,根本无法射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扬长而去”。

小题1:结合选文,请你说说纸鸢作为“无人侦察机”的独特之处有哪些?(4分)

答:                  

小题2: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说明了什么?(2分)

答:                  

小题3:选文第③段中“纸鸢相当于是最原始的无人侦察机”中的“相当于”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                  

查看答案
题型:填空题

(1)过程a和b分别表示植物的______作用和______作用.

(2)植物能进行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场所是______;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能为______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自______.

(3)a和b两个过程,______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恒定具有重要作用.

(4)过程a大于过程b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得以______,并能使植物表现出______现象.

(5)温带落叶树木过冬时,仍持续进行着______过程,它所分解的物质则是通过______过程合成并储存在植物体内的.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