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13题。 新城道中①(二首选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13题。

新城道中(二首选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①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

②铜钲:铜锣。③西崦:西山。④饷:犒劳。

小题1:(1)细致体会,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从全诗来年,前二名胜“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分)

小题2: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哈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字左右。(10分)

参考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答案:

小题1:(1)这首诗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关注劳动、体察民情的愉悦之感。

(2)①“欲山行”总启下文,为后6句写道中具体所见引路。

②“东风知”“吹断积雨”流露出清新、快乐之意,为全诗奠定情感基础。(③“东风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人感到亲切,为下文表现内心舒畅营造了氛围。

小题2:(略)

小题1:第一小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察)评分标准:本题3分。“对自然美(或‘山村春色’)的赞赏”“对百姓欢乐的体察”“对春耕劳作的欣赏”,答出一点给1分。若将后两点答成“对 民情农事的关注”,可给2分;第二小题考查对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评分标准:本题4分。任选两点作答,答对一点给2分。

小题2:本题考查基于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评分标准:本题10分。观点,2分;阐发与分析,5分;表达,3分(达到字数要求且无语病,1分;连贯、精彩各1分)。将“絮帽”“铜钲”的比喻运用视为妙笔与败笔均可,根据自圆其说的水平酌情赋分。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