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标况下体积为1 L、碳原子数为n和n+1的两种气态烯烃的混和物,其质量为2 g,

题型:选择题

题目:

标况下体积为1 L、碳原子数为n和n+1的两种气态烯烃的混和物,其质量为2 g,则n值为(   )

A.2

B.3

C.4

D.5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6/e0189b293f4f04c0aa8f8fc91cd1d43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只有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小球才具有水平初速度,其运动才是平抛运动;每次由静止释放小球,是为了使小球有相同的初速度;如果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就会改变它的运动轨迹,使其不是平抛运动...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乔•雅各布森率领的科研小组研制出一种电子书,电子书内装解调器、电池、微处理器和其他元件,一按动功能开关,即可改变字的大小,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用尖细的笔在空白处做上批语。此外,还可从互联网上选取文章加进该书。该书容量大,内容丰富,可顶一个图书馆,可谓“一书在手,一生读不完”。

该书将油墨变成电子油墨。书的每一页上都涂上亿万个用微型小囊包着的显微微粒;每个显微小囊单独能和一个电荷发生反应:小囊内的微粒向后移动显黑色,向前移动显白色。微粒移动的方向取决于加上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加负电荷为黑色,加正电荷为白色。每个显微小囊大小约为40um(还不到头发丝的1/2)。

每一特定书页上要使用的小囊数量巨大。如在这种书页上要产生字母“A”,;可能要用 1000个小囊。字母越小,用的小囊越多,因此其分辨率也就越高。他们研究的目标是要研制一种分辨率比现在的微机显示屏的分辨率还要高的“纸显示器”。该显示器要拥有更多的静态字母。这些显微小囊可排出程序,使其黑白状态迅速“翻动”。例如,可在一个显示汽车怎样工作的图解上提供一种动感。

该书由于使用了电子油墨,它通过书背内装的各种电子装置接收每一页发来的指令,基本上可以自行排版。从利用能源方面来看,它的效率非常高,它与液晶显示不一样,液晶显示屏时时都离不开电源,而电子书一旦排好版,观看时就不需要用电。它总共只用一节小电池。而相比之下,便携式微机及其液晶显示需要用一些大电池。

该书由于信息采用电子形式子:所以使用起来灵活自如。例如,为方便阅读,可以让体积大一些,阅读中还可以用尖细笔在书的空白处做上批语,将见解储存在书背中微小的瞬间储存卡上,过后不用还可消去。

该书预先装上了文章选择器,可以通过瞬间储存卡再补充新文章。雅各布森认为文章的来源可以从互联网上选取,输入一部《莫比迪克》只需一分钟。如果对选择的文章不太满意,只要一触开关,就可再另选一篇新文章。

该书价格不贵,但随便携带较为困难,为此,雅各布森仍在研究使电子油墨适合该工艺的最佳方法,为了不在每页上都使用几千根细导线,油墨本身必须导电。雅各布森说:“实际上,我们正设法印制成芯布。”据书业行家预测,这种书将成为21世纪的书本。

对电子书与便携式微机及其液晶显示功能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书通过书背内装的各种电子装置接收每一页发来的指令,基本上可以自行排版,而微机及其液晶显示则不能

B.从利用能源方面来看,电子书的效率要高于微机及其液晶显示

C.在携带上,随着芯布制作的实现,电子书的方便也远远超过微机及其液晶显示,并将成为21世纪的书本

D.液晶显示屏时时都离不开电源,而电子书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共只用一节小电池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材料一: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也导致了美洲——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阅读下列表格

——彭顺生《哥伦布发现美洲于人类交往》

材料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四: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 * * 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根据材料四,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综合上述材料,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