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

题型:选择题

题目: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因此

蒙上了阴影。

B.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乌云密布,套牢无数“小散”,对比过去“死了都不卖”的歌声燎原的情景,真是一堂扎扎实实的风险教育课。

C.虽然阅读鸿篇巨著的自有人在,但是一般来说,越短小精悍的文章就越多的拥有读

者。

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6/d763636b560a1084beca0d1f5b34ec7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故答案为: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短文,完成91—95题。
“美”字的来源,是“羊大为美”。《说文》对美的注释是“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来源于好吃、味美。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起,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此外《礼记》的“美恶皆在于心”,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至于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则说明了美在自然。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谚语,道出的是美在于关系。对于美是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苏东坡的《琴声》作了这样的思索:“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予君指上听”
以上种种,虽挂一漏万,确也说明“______”。如美学家朱光潜所云:“法国人往往把美叫做‘我不知道它是什么’。”
其实,漂亮的形象引起人们感官愉悦,进而触发其爱慕甚至占有的情感,这里有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道德的、时代的、物欲的等多种因素作用于其间。包括体育竞技、书法、绘画、文学作品等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归纳起来,首先,是在于一种具体的形象(不是抽象的概念)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其次,感官把接受的形象作用于情感,引起了我们的爱慕和喜悦,给我们享受和陶醉。第三,能够引起我们审美情感的形象,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它们都只对于人,对于人类社会才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美不是自然现象(如花的红和花的美有区别),也不是私有现象(美能分享,美有公认的标准),如少女能歌唱失去的爱情,而守财奴不能歌唱他所失去的钱财(因为后者的歌唱不能和他人交流、共鸣,因此不会动人)。第四,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不是都美,即美除了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的特点外,还必须具备一个最根本的特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美的形象应当反映出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也即人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去改造世界,追求真与善,从而在客观世界取得自由这样一种能力和力量。如庖丁之出神入化地解牛,医生神奇熟练地运用手术刀,社会井然有序地和谐发展,神舟飞船出入自由地遨游太空……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所以有稚子之心,美在无邪;少女之心,美在无瑕;志士之心,美在无私;壮士之心,美在无畏之誉。

下列是本文作者对美的见解,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具有一种具体的美的形象(漂亮的形象),才能引起人们感官的愉悦,从而产生美的享受和陶醉

B.不仅形象要作用于感官,而且感官还要作用于情感,这样才能产生美,因而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

C.美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私有现象,它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对人、对社会有意义

D.美总是与真与善相联系的,只有反映出人们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力量的才是美的形象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论述题

184天的会期,1.3亿的人流量、6000家特许商店,2010年5月开幕的上海世博会,给“浙江制造”带来无与伦比的想象空间。世博会期间约有5000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分流到浙江,旅游、考察、购物,对于消费的拉动,显而易见。世博会给予浙江的,并不仅仅是商机,更加重要的是“浙江制造”整体形象打包展示和提升过程。

你认为“浙江制造”应如何抓住上海世博会的机遇。

查看答案
题型:多项选择题

找出下面正确的说法()。

A.洋务运动初期,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在国民收入中还看不出其效益

B.20年代初期,由于民用工业的发展,近代工业开始产生效益

C.到了1936年,由于此前私人投资的增加迅速增加到了13.12亿元

D.洋务运动初期,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在国民收入中就显示出其惊人的效益

E.20年代初期,由于军事工业的发展,近代工业开始产生效益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