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根据下列要求用恰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 (1)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2)

题型:填空题

题目:

根据下列要求用恰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

(1)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3)2个氮原子_______。

(4)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5/f0f25b31644a243252766c21c5dd2e8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 C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因特网作为传媒与传统大众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互联性,它可以在世界范

围内凭借计算机的互联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事同样的信息。这样,作为人类传播的媒介.它就给不同国家之间的琦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的信息交流渠道.使当今世界的垮文化传播表现出与传统大众传媒时代不同的特点。与传统大众媒介相比,因特网使跨文化传播从概念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它为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同时共事相同的信息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因时、空间隔引起的传播障碍几乎不存在了。

在因特网成为现实之前,世界各圆的人们想要了解国外的信息·几乎都只能经由本国的大众传谋。作为职业的信息传播机构.大众媒体有权决定哪些信息应予以传播。哪些信息则不予传播。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把关人”实际上决定了本圆公众应该知道什么和可以知道什么.一般公众所接受的关于国外的信息都是经过“过滤”的信息.因而有的学者说国际新闻只是部分的事实。

因特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在因特网上,用户可以发现来自对方文化的声音。在这个神奇的网络世界中,用户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没有经过以特定意识形态为标准的把关人的翻译、删减,有助于用户全面地了解对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当今世界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联在了因特网上。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因特网创造了跨文化传播的新时代。

目前.中国因特网用户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对于整个人口基数来说·还只占很小的比例。据中国因特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97年10月31日,中国的因特网用户为62万人.占人口总数不到o。05%。芙国则已经有6200万因特网用户·即已有占人口教30%的芙圆人使用因特网。据《计算机世界》1997年发布的统计数字.在因特网上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中,中国仅占o.1%和o.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这个对比是很惊人的。

小题1:对因特网时代与传统大众传媒时代跨文经传播必然具有的不同特点·判断有误的

一项是    (    )

A.传播更迅速

B.形式更直接

C.范围更广泛

D.沟通更有效小题2:构成因特网上跨文化传播最大的障碍是    (    )

A意识形态的差异B.不同地区的时差C.不同民族的语言D.计算机普及率低

小题3:对文末两组构成对比的数据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特网在美国已经成为新的大众传媒。

B.东西方跨文化传播在因特网上仍存在着不平衡。

C.可以预见.因特网将来会成为最重要的传媒。

D.因特网的发展必然将造成本民族文化的失落。小题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各国公众通过“传统大众媒介”了解世界实际上也就是通过“本国的大众传媒”

了解世界。

B.在信息时代,因特网作为传媒将不再扮演信息传播“把关人”的角色。

C.由于因特网的互联性和信息共享.使异质文化平等地交流由可能变成现实 。

D.从全文看.因特网作为信息交流渠道具有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两大优点。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