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我们能看见物体的原因是( ) A.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B.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了

题型:选择题

题目:

我们能看见物体的原因是(  )

A.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B.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了镜面反射

C.物体一定要发射或反射光

D.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了漫反射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5/c1fc0e2b19b349688db8922ad193382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5×2=10(本),30+10=40(本),故填40.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材料三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6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及人性在治理国家和规范社会方面的见解。(8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