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患者男性,23岁。学生,2005年10月24日出现发热(最高达39.5℃)头痛、腹泻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题目:

患者男性,23岁。学生,2005年10月24日出现发热(最高达39.5℃)头痛、腹泻、乏力、胸部有皮疹,在当地卫生所按一般感冒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该同学继续上课,几日后病情加重,于11月14日到县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伤寒。

有关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群普遍易感

B.病后免疫力持久

C.应与斑疹伤寒进行鉴别

D.病人与带菌者均可为传染源

E.起病后2~4周传染性最大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5/b9c272ff9972bce79f35b7af40dda0a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当电灯L1的灯丝烧断后,L2这段电路电阻增大,外电路总电阻R总增大,路端电压U增大,干电流I减小,由P3=U2R3,R3不变,故L3变亮;I4=I-I3,I减小,I3增大,则I4减小,U4=I4R4,R4不变,U4减小,则L4亮暗;U2=U-U4...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2000年2月20日,某外贸公司为出口化工原料,找到其下属的某公司,上述两公司的(均具有法人资格)经办人持本单位介绍信到某化工厂,采购化工原料300吨。三方当事人现场看了样品、包装样品及产品说明书,并口头商定:由某化工厂于同年4月15日前将300吨化工原料托运到某仓库,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化工厂提出每吨价格为1500元,外贸公司经办人称价格得回去请示领导再定。三方当时商定了付款结算办法,先由某化工厂发货,然后由某化工厂凭本厂发票及铁路托运票证到某公司结算,由某公司给某化工厂支付货款,发运一批货,结算一次款项,此后再由某公司与外贸公司结算。此次商谈的两天之后,外贸公司给某公司打来电话并拍发电报:“将原定数量300吨改为400吨,质量、价格、到站地点与原商定一样,无变化。”外贸公司未与外商正式签订合同,后来外商改变了从中国进口此货的计划。外贸公司在此情况下,既未令某化工厂停止发货,也未令某仓库将货物取走或转为内销。10月9日,外贸公司发现此化工原料已经变质,遂与某公司一起找到化工厂,要求化工厂处理此货。此时,化工厂与某公司双方共结算了12笔款,应付货款已全部结清。化工厂以货款已结清,合同已履行完毕,该化工原料已超过保质期为由拒绝处理。某公司以三方口头约定不明确、产品质量有问题为由,向某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将货退回化工厂,并由某化工厂承担一切损失。案件审理期间,法院将外贸公司列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本案中的口头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