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8分)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诗歌(8分)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 : 徂,过去.

(1)从抒情方式上讲,前六句是         ,(1分)最后两句是         。(1分)(每空限填四字)

(2)“万里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3)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体现“倦”意的? (4分)

                                                                             

答案:

(1)借景抒情(1分)  直抒胸臆(1分)

(2)忧国忧民报国无门(2分)

(3)①自月升到月落,诗人未曾合眼,身倦(2分)

②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2分)

(1)前六句,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如在目前。表面看,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仔细一看,读者从这幅“秋夜图”中,不仅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读者仿佛看到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

(2)!“万事干戈里”,这一夜他思考着千桩万桩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人是多么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老杜自己也是报国无门。“空悲清夜徂!”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逝去。“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

(3)。表面看,前六句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仔细看,从这幅“秋夜图”中,不仅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读者仿佛看到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这是身倦)。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这是心倦)。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