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 鸦归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 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 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①。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①沈(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小题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简要分析颔联用什么手法来写雨?(6分)

小题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答案:

小题1:(1)描绘了夏天的傍晚,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的清幽的景象;(2分)视听结合(绘形绘色、侧面描写):①从视觉着笔写云气弥漫,遮蔽山峦,突显下雨范围之广;②从听觉着笔写山水暴涨,万壑轰鸣,突显雨势之大。(每点2分)

小题2:(2)用典,(2分)诗人借六朝名将李安民和汉代班超这两个典故,说自己没有封侯的相貌,也不羡慕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的激愤之语,抒发诗人报国无门,抱负不得施展(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

题目分析:回答此题第一问,首先必须把眼光限定在“首联”,然后在首联语句中搜寻有关时间、地点和景物的字眼,分析其是什么季节、什么时段、什么气象、哪些事物,再用一句话加以总括。题中,诗题已点明是“夏雨”,可知季节;“风雨潇潇”描写气象;“鸦归”点明时段已是黄昏门;“幽”字写出情景。至于第二问,可先用一句话总括,再分别阐述。题中,一个“见”字表明写的是所见,一个“闻”字表明写的是所闻,于是“视听结合”一词便顺势得出;然后再分述即可。

小题2:

题目分析:所谓表现方法,包括修辞方法等手段。从注释不难得知用了典故。对用典作用的分析,应结合诗句内容和该典故所蕴含的意思分析。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学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由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C.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D.文化底蕴是指个人文化知识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你的思考就越全面越深刻,你的联想力也会越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