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小题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4分)

小题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答案:

小题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2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分)。

小题2:前三句主要写景,借景抒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 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渺茫”在句中的意思;从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作者的情感。如“君去春江正渺茫”一句,通过描写春江烟雾朦胧,渲染了一种茫然若失的意境,结合着诗歌主题可知,“渺茫”体现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理复杂的情感。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常用的诗歌赏析的表现手法在抒情方式上的赏析能力,抒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诗歌前三句都是在描写景物中蕴育着作者情感,故属于借景抒情;最后一句由“断人肠”可知,是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从两者关系看,前三句是在气氛上造势,为最后一句直接抒情做铺垫。

试题推荐
题型:不定项选择

某建筑公司拖欠30位民工的工资达半年,民工反复索要无果,遂向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在调查处理过程中,公司提出有个别民工偷窃和毁坏设备,但查不出何人所为,所以让全体民工承担连带责任,以工资抵偿损失。

对于民工的请求,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作出下列何种决定?

A.告知民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责令公司支付所欠民工工资

C.将案件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

D.对公司提出警告、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