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①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②差池:指此来彼往而错过。③黾勉:殷勤。④及兹:来此。契:惬意。

小题1:从上山到下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分)

小题2:从全诗来看,“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4/a5dba20f10d1880cf18ddc1227dbd51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816和12的大小相等,分数单位也相同.此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哈斯廷挛缩是一种一只手或两只手的连接组织的失调,通常会导致行动能力的丧失。一项对几千份医疗保险索赔的调查表明,一只手进行过哈斯廷挛缩手术的人中有30%在三年内会对该种失调进行第二次手术。因此,显而易见,对哈斯廷挛缩进行一次性手术治疗通常对于长期矫正这种失调是无效的。
下列哪一项如果正确,最能削弱上述论断

A.医疗保险索赔并没有说明手术是针对患者的左手还是右手进行的。

B.针对哈斯廷挛缩采取的手术技术与那些成功地用于处理某种手部工伤的手术技术相同。

C.一项独立的调查发现,动过哈斯廷挛缩手术的患者中有90%在术后一个月内手部的活动能力上升了。

D.调查中,所有的患者都被其保险公司要求在动手术前向一位有资格的医生寻求不同意见。

E.许多患有哈斯廷挛缩的人选择忍受该失调的影响,而不去冒动手术的风险。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