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塍废圃 (宋)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塍废圃 (宋)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小题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小题2: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4分)

                                                                          

小题3: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废”而不冷。请

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

小题1: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谐、自然生活(1分)的喜爱之情(1分)。

小题2:①分别从听觉、视觉与嗅觉描绘景色。听觉:蟋蟀、蝉儿的鸣叫;视觉:玉簪花凋落一地;嗅觉:落花的阵阵香味。(2分)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态的鸣蝉、蟋蟀,静态的玉簪花、夕阳。突出表现了废圃的幽静。(2分)

小题3:蟋蟀、蝉儿虽鸣叫于秋日,叫声宛转悠扬,充满生机(1分) ;玉簪花儿虽已零落,却仍能散发阵阵香气,清新怡人(1分);野塘中虽只有秋荷,但“留与游鱼盖夕阳”又让其充满了温情,夕阳的一抹红色,也给整幅画面笼罩了一层暖色(“温情”或“暖色”,意对即得1分):可见,虽是“废圃”,但“废而不冷”。(1分)

小题1:题目分析:这是一首新颖别致的借景抒情小诗。要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就要看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蟋蟀和鸣蝉声,诗人反其意而用之,由此引发出许多兴致。洁白如玉的玉簪花,虽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火红的色彩,却有郁馥的缕缕幽香,即使花落野塘,给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闲情逸致。夕阳照在像伞一样的荷叶上,鱼儿在荷叶的保护下,自由自在地游着,其间蕴含着多少诗情画意。这样的景致,诗人对此喜爱之情由此而生。

小题2:题目分析:本题是表达技巧题,首先要准确判断出其表现手法,然后对其进行解说,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诗的一二两句,“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有蛩吟蜩鸣,看到玉簪花,满塘花香。稍加分析,可看出听觉、视觉和嗅觉来描绘;前者是动静,后句是静景,这是动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后要指出其表达的效果。

小题3:题目分析:本题要抓住虽为“废圃”,却“废”而不冷这一重点,而立足点应是“不冷”上。具体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来说明其如何不冷:秋日蛩吟蜩鸣,却能引发出许多兴致;洁白如玉的玉簪花,虽落却有郁馥的缕缕幽香;塘虽只有秋荷,但有夕阳照在像伞一样的荷叶上,鱼儿在荷 叶的保护下,自由自在地游着,其间蕴含着多少诗情画意。具体答题时,可采用总分式,也可以采用分总式。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