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读“某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小题1:按气候

题型:综合

题目:

读“某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小题1:按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写出图中对应字母所代表气候类型的名称: A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全年受_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小题2:N处和C处纬度相近,但气候气候类型不同,是两地的________不同;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地形小题3:自然景观由A-E-F-N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小题4: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的变化(填字母选项)

A.B-C-D的变化           B.D-I的变化,

它产生的原因是水热条件随____________而变化。

小题5:D处冬季风向为_____风,在其影响下该地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压

小题2:B

小题3:纬度 热量

小题4:A,海拔

小题5:西北,寒冷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题目分析:

小题1:  有图知:A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为热带雨林气候,因为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从而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小题2:N处和C处纬度相近,但气候气候类型不同,是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N处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点。C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小题3:自然景观由A-E-F-N的变化反映了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小题4: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近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C-D气候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产生的原因是水热条件随海拔而变化。

小题5:D处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D处冬季风向为西北风,在其影响下该地的天气特征是寒冷干燥,其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点评:本题借助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但很经典,属于常规考题。

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记忆世界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