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赠内人[注]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赠内人[注]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别开红焰救飞蛾。

[注]①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伎弥“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这首诗题为“赠内人”,其实并不可能真向她们投赠诗篇,不过借此题目来驰骋诗人的遐想和遥念而已。

小题1:本诗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意蕴丰富,请具体分析。(5分)

小题2:这是一首宫怨诗,作者只从宫中人月下和灯畔的动作便折射出其处境和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禁门宫树”,点明地点,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2分)“月痕”,点明时间,给人以暗淡朦胧之感,(2分)而接以“过”字,则暗示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1分)

小题2:诗的第二句写“内人”仰首凝望鹭窠的动作,飞鸟尚可自由飞出宫禁,也有温暖巢穴,自己何时才能走出宫门,重回故乡!凝望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3分)

诗歌的三、四两句中“内人”斜拔玉钗、拔救飞蛾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当她看到飞蛾投火时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便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自我命运的哀怜。(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重点根据题干中“意蕴”来作为思考重点,即首句所表现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可抓住首句“禁门宫树月痕过”,展开联想和想象,由“禁”可联想到宫中戒备森严的情景;由“宫树”可联想到宫内环境暗淡的气氛;由“过”可联想到夜色已深的情景;由下句“媚眼”可联想到在宫树下之人已伫立许久。综合起来,可得出答案。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可结合着关键词“宿鹭窠”“救飞蛾”展开联想和想象,尽力描绘出当时的情形。“宿鹭窠”写的是从宫外飞回巢的鸟,“内人”触景生情,感伤自己竟不如鸟儿来去自由,由此可体会出“内人”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救飞蛾”表现了“内人”的善良,这一救飞蛾的动作也反映了对自己命运的感伤。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甲,1982年11月出生,无业。1998年12月甲为了"捞钱",将一富家的孩子乙绑架,并向乙的父亲勒索人民币50万元,因发觉乙的父亲报警,勒索未成,气急之下,将乙杀死。中级法院于1999年 12月公开审理了此案。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甲应( )。

A.判处死刑

B.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C.判处死刑,暂不执行,待1年以后执行

D.不能判处死刑,可判处无期徒刑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