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元)张可久 三高祠①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元) 张可久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

小题1: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请分别进行

简要概括。(5分)

小题2: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赏析。(6分)

答案:

小题1:⑴ 作者以黄花、青灯、庭院、夜雨、秋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风萧瑟、夜雨凄凉的孤寂图景。(2分,列举意象、概括景象特点各1分) 

⑵ 这三句描绘了一个人生失意、客居异乡、孤寂凄凉、年华老去的游子形象。(3分,特点2分,身份1分。)

小题2:⑴用典,(1分)作者以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人功成身退的典故,(1分)表达了对古贤的追慕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自伤之情。(1分)

⑵直抒胸臆,(1分)作者以“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三句反问,(1分)直接表现了作者知音难觅、前途渺茫、无人理解的悲凉心境和孤寂情怀。(1分)

⑶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作者以丛菊满院、夜雨青灯、瑟瑟秋风的凄清景象收束全曲,(1分)表现了客居他乡、白发穷途的孤寂凄凉。(1分)

(答出其中两种即可,每种在表述上手法名、举例分析、表达效果各占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庭院里菊花又开了几丛,我在昏暗的灯下守听着夜雨,任秋风把新添的白发吹动。末一组鼎足对跳出眼前风景,直接回顾这一时期“客垂虹”的生活实况。“黄花庭院”见出秋寓的衰飒,“青灯夜雨”点出客夜的惨切,而“白发秋风”,更是添出旅人的病老来了。这三句未言“愁”字,而愁情已透出纸背。作者借景生情、借景述情,表现出老到的功力。描绘了一个客居异乡、孤寂凄凉、年华老去的游子形象。

小题2:

题目分析:这首散曲以两句景语领起,以下接连用了三组鼎足对,显得整饬凝练,气象苍古。作者擅长以词法入曲的风格,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高祠下”两句,这两句虽是纯客观的白描,但行人(尤其是客子)到此不会无动于衷,这是必然无疑的。“莼羹”三句是第一组鼎足对。由“故人”三句组成的第二组鼎足对,就从历史走回了现实。末一组鼎足对跳出眼前风景,直接回顾这一时期“客垂虹”的生活实况。作者借景生情、借景述情,表现出老到的功力。这首小曲在艺术上还有个特点,即对仗精工而不露痕迹。如“莼羹”、“渔舟”、“茶灶”中“莼”、“渔(借作“鱼”)”、“茶”都属饮食门,“黄花”、“青灯”、“白发”中“黄”、“青”、“白”都为颜色。鼎足对较诗词的偶对要多出一句对仗,散曲作者是不放过这种逞才机会的。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男性,52岁,慢性咳嗽、咳痰5年余,冬季好发,仍能坚持上班。近因胃溃疡大出血急诊手术治疗。手术后第1天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伴发热。有冠心病史,平素无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呼吸空气):pH7.48,PaCO24.0kPa(30mmHg),PaO26.7kPa(50mmHg),Q/Qt32%。胸片两肺血管纹理增粗,普遍模糊

该病例X线胸部摄片最可能的典型征象是()

A.双侧肺门“蝴蝶样”阴影

B.双肺弥漫性毛玻璃样改变或肺泡浸润

C.心脏扩大伴肺门血管阴影增浓

D.肺纹加深和肺透亮度增高

E.局部性肺实变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