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实验课上同学们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

题型:实验题

题目:

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实验课上同学们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试回答:

(1)写出A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_。

(2)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若用C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进气口为____________。(填a或b)

(4)若用D装置干燥氧气,D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

(5)甲、乙、丙三名同学用所选装置合作探究过程中,胶塞突然弹飞,并有少量的液体溅到实验台和衣服上。就此异常现象三名同学探究如下:

【问 题】为什么胶塞会突然弹飞呢?

【查阅资料】①容器内瞬间产生气体过多,压强过大,可能导致胶塞弹飞。 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猜 想】甲同学:导气管堵塞或弯折造成的。 乙同学:过氧化氢溶液用量过多造成的。 丙同学: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造成的。

【分析验证】通过检查实验装置发现导气管没有堵塞、弯折的情况;与实验成功的小组同学交流,得知各小组所用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同。于是他们否定了________两名同学的猜想。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另一名同学的猜想是导致本次实验胶塞弹飞的主要原因。

【交流反思】

(1)老师建议他们可以通过改进发生装置的方法,避免胶塞弹飞。你对所选的发生装置有何改进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叙述或画图均可)

(2)实验结束后,有的同学发现衣服和手上出现有白色的斑点。由此推出过氧化氢溶液还具有的一条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2/e5a063be7419b670686174b18988af3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打捞工具下不去的原因如下:(1)打捞工具尺寸大。(2)油管变形,或玻璃衬里油管接箍处玻璃环因变形而(3)油井未清蜡,顶钻。(4)打捞工具与加重杆连接不垂直(不同心)。(5)打捞工具和加重杆连接...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读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回答1—2题。

1.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人口比重总体上持续上升

B.我国城市化程度已经很高

C.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出现了短暂的逆城市化现象

D.从1995年至2000 年,我国城市人口大约增长了1200多万

2.对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B.今后我国的城市化方向是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迁移

C.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发展最主要的标志

D.建设卫星城、城市郊区化是未来城市化的主要趋势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42岁,因高处坠落致内脏破裂大出血而欲行急诊手术治疗。去手术室之前,护士遵医嘱迅速为患者建立了静脉通道并进行输血治疗。因时间紧迫,从血库取回血后,为了尽早将血输给患者,护士便将血袋放在热水中提温,5分钟后为患者输入。当输入15分钟左右,患者感到头部胀痛,出现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

当大量血红蛋白进入血浆后,患者将出现的特征性表现是()。

A.心前区压迫感

B.面部潮红

C.四肢麻木

D.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E.血压下降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

读气候曲线降水柱状图和世界区域图回答问题:(10分)

(1)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的是上图中序号      ,属     气候。在各大洲中以     洲最典型。

(2)具有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特征的气候类型是上图中序号              ,气候类型名称分别是            

(3)地中海气候是上图中序号         表示,气候特征是冬季        ,夏季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1分)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唐代诗人秦韬玉,男,生卒年不详,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先为一宦官做幕僚,后从唐僖宗避难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著有《投知小录》三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六首。

小题1:全诗以“贫女”的口吻述说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诗歌各联内容加以概括。

(5分)

小题2: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说出其中的两种,并结合诗句进行简析。(6

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