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兄弟 他和小虎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上同一个小学,中学,一起逃课去游泳。14岁的时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兄  弟

  他和小虎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上同一个小学,中学,一起逃课去游泳。14岁的时候,他们学武侠小说里的样子,结拜兄弟。小虎问他,我们现在是兄弟,你会怎么对待我?他想一想,就说,如果你死了,我就替你养你爹妈和你弟弟。小虎于是和他笑着打成一团。     

  没想到成了真的。他医学院毕业,当医生的第二年,有天深夜,有人敲门,他打开门,门口站着小虎的弟弟小江,浑身是伤,缠着绷带,小江告诉他,他们全家人,包括小虎在内,在这天早晨去郊游的时候,遇到了车祸,只有小江幸存。从此,他在这世界上没有亲人,也没有人可以投奔,只有来找他。十二岁的小江,带着他的游戏机,还有一双破球鞋,来投奔他,他大哭着,留下小江。那一年,他二十四岁。

  他的女朋友问:“这个孩子什么时候走?”他大怒:“小江还能到哪里去?”温室长大的女孩子,没有被人这样吼骂过,转身离开,再也没回来。他没去追她,从此下定决心,如果要结婚,就必须是个能接受小江的女子。此后的十六年,他没有遇到这样的人。    

   他爹妈接受了这个孩子,但是很多问题,还是要他解决。他真没想到,家里添个半大的上学的孩子,真不是添双碗筷那么简单。他拼命加班,生活还是紧张。有天,他去学校看小江踢球,这孩子穿着一双绽了口的球鞋,已经破了很久,不敢跟他要新的。他转身去卖血,用那钱买了五双球鞋。那一年,他二十八岁。     

  小江高中毕业,死也不肯考大学,怕给他增添负担。他绑着小江,把他送进考场。那一年,他三十岁。     

  小江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得到一次机会,去美国进修,他放弃了。那一年,他三十四岁。     

  电视台和报社知道了他们家的事,要他上一个“人间真情”之类的节目,他拒绝了:“我把弟弟养大,很正常啊,怎么就要上电视了?”这一年,他三十六岁。     

  小江有了女友,带回家给他看,那女孩子明知道他的身世,事后却还问他:“你这个所谓的哥哥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问题?”小江站在街上,悲哀地看看这个纯洁清白的女孩子,转身离开,任她在背后连哭带叫。小江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一个能够接受哥哥的女子做妻子。这一年,小江二十五岁。     

  终于遇到一个善良的女孩子,在二十八岁那年,小江结婚。这个女孩子和小江本不打算举行婚礼,但是,他不愿意,他拿出他十年来积攒下的所有加班费,为他们操办了婚事。婚礼上,新娘和小江慎重地叫他“哥哥”。全场安静了整整一分钟。那天晚上,他被闹新房的人灌醉了,新人让他睡在新房里。恍惚中,他觉得自己真是老了,这一年,他四十岁。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写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什么作者多次写到“这一年,他多少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两句中他“大哭”和“大怒”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看待本文中兄弟情谊的?他这样做值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为了实现对结拜兄弟的承诺,他牺牲了自己的美好年华和生活,把结拜兄弟的弟弟养育成人,并帮他成家。     

2.叙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自由灵活;阅读时给读者一种旁观感,有利于全面审视情节,更能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3.强调岁月在变,而他实践承诺的行动和信念未变。相互对照,更加体现出他重情义的品格。     

4.“大哭”:为失去伙伴而痛哭。“大怒”:为爱人的不解而怒。体现了人物情深意重,牺牲自己幸福,恪守承诺的男子汉形象。     

5.真正的兄弟情谊可以经受岁月磨难的检验。从小江的决心和行动来看,他的付出赢得了回报,是值得的。(意思对即可)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