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32分)(1)关于五四爱国运动,一种观点认为它是“青年学生从希望到失望的急剧转

题型:综合题

题目:

(32分)(1)关于五四爱国运动,一种观点认为它是“青年学生从希望到失望的急剧转折,从而刺激了运动的发生”。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知识界长期思想解放的结果”。请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0分)

材料一 五四运动大事记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 * * 举行学界大示威。

5月6日,北京、上海商会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和约,抵制日货。

5月7日,上海召开国民大会,通函全国断绝与日本的商业关系。

5月10日,上海商会致书北京中华总商会,反对对日妥协。

5月20 日,北京商会决议,抵制日货,武汉商会响应。

5月25 日,南京下关码头工人拒卸日货。

6月1日,上海工商界组织游行讲演团。

6月6日,上海华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求新厂、浦东各厂工人罢工。南京罢市、宁波罢市。

6月10日,沪宁杭甬铁路工人、各轮船水手全体罢工,天津、汉口、济南罢市。

(2)从材料一中,找出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它说明了什么问题?(12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已过去九十多年,九十年间,人们不断反思,从不同角度诠释着五四精神:

蔡元培在《去年五四以来的回顾与今天的希望》中说:一年以来,因为学生有了这种运动,各界人士都渐渐地知道注意国家的重要问题。这个影响实在不小。

张闻天在《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中说: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这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功绩。

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争论问题第三国际还是第零国际》中写道:中国革命到五四运动已加入到俄国的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3)依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6分)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一一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4)分析材料三,五四运动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4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1/b3eebeee658acc8063e2e5bbc448a72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 IPv4 协议,IP 地址由 32 位二进制数构成,由点分十进制表示时,分为 4 段,每段由 8 位二进 制数构成。为了使网络的路由器知道要把数据报转到哪一个子网中,必须由一个码来确定...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