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宝石学中通常以()法来测定宝石的相对密度。

题型:填空题

题目:

宝石学中通常以()法来测定宝石的相对密度。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1/69d0fffbba72b9ed31b884ae08f6da9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B, D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面对文段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先用“积土成山”等两个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结论,从正面说明学习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B.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

C.紧接着又举出了四个比喻,用对比的方式,说明学习上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D.最后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设喻,正反对照,进而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好坏的决定因素。

2.对文段的分析理解,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

B.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并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后天努力。

D.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对比、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