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长方形的一边长为2a+b,另一边的长比宽大a-b,则周长为( ) A.5a+b

题型:选择题

题目:

长方形的一边长为2a+b,另一边的长比宽大a-b,则周长为(  )

A.5a+b

B.10a+2b

C.7a+b

D.10a+b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1/4160807fa859e36399a89259282cd3f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应为1.05W分析:(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应注意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电流方向,滑动变阻器要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最大阻值处.(3)读取电流表示数时,...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2007年1月22日,银监会还进一步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及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进而,把以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和市场开放为中心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推向深入。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

A.非银行金融机构

B.银行业金融机构

C.非金融机构

D.建立在非成员基础上的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A.①托物言志②借景抒情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②“景中情”和“情中景”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①景中情②情中景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③情景互生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