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材料: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并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目:

材料: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并引发核泄漏危机。“3·11”大地震不仅给日本带来严重损失,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形势,人们对日本地震造成的“经济冲击波”各抒己见。

观点一:中国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说,从短期看,地震会令日本经济放缓甚至重新出现负增长;从中期看,抗震救灾会增加需求,拉动日本经济增长;从长期看,地震加剧了日本的财政负担。这对负债水平已经很高的日本来说,是不利的。

观点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 * * 迈克尔·博斯金认为,一、两个季度内,日本经济可能是负增长。但随着重建的开始,它又会回到正增长,就像美国当年受飓风影响一样。

观点三: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里埃尔·罗比尼表示,日本是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比如汽车、半导体、钢铁,日本公司关闭后,将对这些产业的上游、下游产生较大冲击。

观点四:道达尔集团董事长马哲睿指出,日本的核辐射事件,可能会使核电产业的发展延迟好几年,这会令全球使用更多的化石燃料。

(1)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观点一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观点,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分析日本地震带来的“经济冲击波”为什么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李教授根据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判断,具体分析了每一时期日本经济的特点;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日本地震既给日本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由于抗震救灾的需求日本的经济又会有一定的增长。

(2)①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②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日本是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受地震影响,日本的汽车、半导体等相应的生产公司关闭后将会影响这些产业的上游和下游;而核泄漏事件也将导致全球核电产业发展延后。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1999年5月1日,B公司向A公司订购价值6万元的黄桃。合同规定:A公司在 1999年6月前向B公司交付30吨黄桃,每吨价格2000元;B公司则应于1999年5月上旬先付款50%,其余货款在B公司收到黄桃后10日内付清。1999年5月5日,B公司付款3万元给A公司,1999年6月15日A公司将黄桃送至B公司,B公司收货后,认为黄桃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致函A公司要求减少价款,A公司收到信后回函否认。1999年7月因市场上黄桃需求量不大,而黄桃又不宜长时间保存,B公司就将黄桃进行了降价处理。1999年9月20日,A公司派人到B公司索要剩余3万元货款,B公司说黄桃质量不合乎合同要求,要求减少价款。A公司不同意,双方当时各执己见,协商没有结果。后来因为A公司管理层变更,一直未再向B公司提出清偿货款的请求。2001年,A公司在清理债权债务时发现存在此笔款项,于是于2001年7月5日向某市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B公司清偿剩余3万元价款并赔偿损失。B公司则以原告的诉讼请求已过诉讼时效为由抗辩。 问题:

本案最后的诉讼时效期间应当如何计算被告B公司以原告的请求已经过了诉讼时效的理由进行抗辩,能否成立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