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最近在网上流行的“给力”一词的来源据说有两个:一是有人认为这个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

题型:问答题

题目:

  最近在网上流行的“给力”一词的来源据说有两个:一是有人认为这个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 另一派则认为:“给力”来源于《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所谓终点只是一面写有“天竺”二字的小旗子,孙悟空便对唐僧抱怨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了。 请根据上面的两段材料,推断下列句子中“给力”一词的意思。

(1)正因为门将卡西利亚斯的给力,西班牙获得了南非世界杯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一早上8点半,开车绕二环一圈,一路畅通,给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重三斤多,梨王很给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20/560198d596c742927392b300a3785c4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小的是美好的”这句话,倘以我看,作为严格的美学命题恐怕站不住脚。比如古典诗人喜欢吟咏的小桥流水、樱桃小口之类,但究竟也有不少人取相反的爱好,去赞美跨海的桥或索菲娅罗兰式的阔嘴。可见( )。

A.没有绝对的大,也没有绝对的小

B.“小的是美好的”不正确

C.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

D.大与小,哪一种形态算是美的,属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之事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  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50英亩的土地。联合收割机能自动的收割庄稼、打谷脱粒,甚至能自动的将谷物塞进布袋以供应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因而农民受农业革命的影响并不亚于工匠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推广的原因和影响。到了近代,西方的农耕技术为什么会领先世界?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