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判断,正确的后面打上“√”,错误的后面打上“×”。 1.《草原》这篇抒情散文描绘了祖

题型:判断题

题目:

判断,正确的后面打上“√”,错误的后面打上“×”。

1.《草原》这篇抒情散文描绘了祖国草原的美丽风光,赞美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

2.《拾穗》一文是法国画家米勒写的。(  )

3.《落花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其中,“体面”一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是指(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

4.《落花生》一文,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收获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9/822ab895dc2c7d9afcd365db5a24a79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解:(1)传送带速度为:v0=4m/s (2)以B的图象为例,l=t1+v0t2 即:l=36m(3)μmg=ma a=μg A:a1=4m/s2 μ1=0.4 B:a2=2m/s2 μ2=0.2 C:l=tc  得:tc=24s...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

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