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的机构是()。 A.国务院 B.卫生部 C.省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题目:

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的机构是()。

A.国务院

B.卫生部

C.省级卫生行政机关

D.地方政府

E.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8/d7e4053f4bcdbe9d8261dcd414bf8f5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小题1:B小题2:A小题1:本小题考查的是量变与质变。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个阶段体现了注重量的积累,为质变准备必要前提条件,针对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关键性技术问题体现了集中优势力量解决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半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概括一战中“华工兵团”的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