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从2006年开始,每年冬季黑龙江气象台都会加设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共分

题型:综合

题目:

从2006年开始,每年冬季黑龙江气象台都会加设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共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表示气象条件不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二级表示不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三级表示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四级表示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五级表示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在逆温现象影响下,早晚空气能见度低,且质量差,不但影响车辆交通状况,而且如果居民燃煤取暖,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材料2:部分逆温类型及其成因比较

类型逆温成因
辐射

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辐射逆温一般日出前达到最厚,日出后逆温就逐渐消失了。
平流

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地形

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1)在几种逆温现象中,明显受地形因素影响的是           逆温。

(2)下图a--e表示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其中表示日出前逆温层情况的是     

(3)在农、林业生产中,在用熏烟的办法防御霜冻时,常选择在傍晚进行,这样释放出的烟雾不会向高空扩散而弥漫在贴近地面的气层中,保温效果好。借鉴的是       逆温的原理。

(4)黑龙江省冬季出现的逆温主要以          逆温为主。

(5)黑龙江冬季为什么要加设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8/4458f96d26a0a3a5eb9e425b682f003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改错题
短文改错。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题号的每一行做出判断:如无错误,在
该行右边的横线上划(√);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此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Some students don’t like talking about their parents           
often as if their parents love them very much. Are you           
going on well with your parents? You and your parents            
will be very happy if you can be friends. Here were some          
way to have  a good talk with them. Find a good time to        
talk, like when you’re eating dinner, going out for walk        
and watching TV. Tell them something you’re interested       
in, or ask them about their lives when they are young. They      
love to talk about our past! Meet them face to face and          
listen to them carefully. Be honesty, and your parents will      
trust you more.                                                
1. ______          
2. ______       
3. ______            
4. ______          
5. ______             
6. ______                   
7. ______           
8. ______            
9. ______          
10. 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