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进步及局限。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题目: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进步及局限。

答案:

参考答案:

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下,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成为“循环模式”。

该模式与直线模式有明显的不同。因为1、这里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中。2、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的各种环节,而在于借西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做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模式也有本身的缺陷。首先,它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则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传播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传播资源以及传播能力等方面通常存在差异,这种完全对等或平等的传播关系与其说具有普遍性,不如说是极少见的。其次,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及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施拉姆本人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于是在同一篇文章中有另外提出了一个大串传播过程模式。

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是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又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施拉姆的这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联结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除施拉姆之外,较全面地提出了传播过程互动模式的还有美国传播雪茄梅尔文-德弗勒。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下图为邢台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     ]

A.300m

B.1000m

C.1500m

D.2000m

2.图中揭示的降水规律是 [     ]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C.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不大

D.在一定海拔高度内海拔越高降水越多,超过这一高度则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