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把3+[3a-2(a-1)]化简得( )。

题型:填空题

题目:

把3+[3a-2(a-1)]化简得(    )。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7/89a9bf8e783404874fcd7588d3573cb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若该环流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a地       (高于、低于)b地            

气温a地       (高于、低于)b地

2)、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    是市区,   是郊区。

若该环流发生在白天沿海地区,则   是陆地,    是海洋:;

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山谷地区,则    是山地,     是谷地。

3)、若此图为冬季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   )

A.a为海洋

B.b为陆地

C.③为陆风

D.③为海风4)、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5分)

材料二:(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 织作冰纨琦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三: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四: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五: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2)材料二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三所展示的纺织原料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材料四、五反映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