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小明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型:填空题

题目:

小明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6/d076a4cb49b23316ba1175de5b27770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所以个位上数字是0,即B=0;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所以3+6+A+0=9+A,应该是9的倍数,所以A最小是0;最大是9;所以这个数...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抻走入这图画里。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后来中国艺术中出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艺术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具体实现。说到底,就是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历代的山书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寻找这种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大做文章。总的来说,整个古典时期,在山水画的意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构思和构图模式。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与知音。“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山水中的“渔樵”并非真正的渔夫樵人,而是一种精神载体。宗炳有一句话“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自然的千姿万态里才能领会“道”之真味,所以中国画里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

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人倾向于家居生活,然而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需求与此发生矛盾,隐居山林、与鸟兽为伍是一个很不实际的幻想,那么就有了居室化的山水艺术,园林、盆景、山水画都可以看作这一思想的体现。有人讽刺明代的文人董其昌,说他是“山林富贵两不误”,实际上这是文人生活的一个极好概括。中国另一种特具代表意义的画科——花鸟画,与山水画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魏晋)产生。花鸟作为审美对象在本质意义上与山水相同,属于主体之外的自然,客观外物。然而,花易凋零,鸟为活体,是主体难以把握掌控的东西,所以就有了花鸟画。

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在艺术上也有同样的情形,人们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现为绘画的,乃是表现了绘画之后才感到自然的美。换言之,“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中国的园林艺术是文人将自然仿效绘画的最好例证。

小题1:下面对中田园林艺术的特征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调生活艺术化

B.强调心中之山水

C.强调艺术模仿自然

D.强调主体之外的自然小题2:下面对文章引甩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

B.说明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

C.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

D.说明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强调园林队绘画的仿效小题3:联系上下文,解释是“卧游”的内涵。(3分)

                                                                               

 

小题4: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题。(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