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这一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兴武

题型:

题目: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这一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兴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6/b094700202b56d1f89db4c43129a944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C题目分析:由题中表格可知,该地最高温为7月份,应北半球的陆地上,海洋上为8月,年较差为23.3℃-(-20.1℃)=43.4℃.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人类正主导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一位英国科学家昨天警告说,人类正主导着一次动植物物种灭绝的惨剧,其规模不亚于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时的灾难。

  去年卸任的政府首席科学家、现任皇家学会 * * 梅勋爵推算,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比历史上千百万年来的平均速度要快100至1000倍。对化石的研究表明,历史上曾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而与此同时,即使在最贫穷的国家,人的寿命则更长也更健康。过去50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已从26岁缩小到了12岁。

  梅勋爵说:“人类开辟的耕地越来越多,精耕细作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使人类得以逐步实现自诞生之初的农业之梦,即种植只有人类自己可以吃的作物,绝不允许野草和害虫分享。这样就对生物多样性的食物链产生了影响。”

  他说,这一问题由于无知而更加恶化了。人类迄今已认知了150万种生物。而地球上可能还有300万种到1亿种未知的生物。

  他将已知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保守地估计,上世纪每年减少一种——与对过去各个时期生物研究得出的灭绝速度进行了比较。

  “如果以哺乳动物和鸟类作为代表,上个世纪记录的灭绝速度是化石显示的平均灭绝速度的100到1000倍。本世纪的灭绝速度还会更快。”

  历史上曾发生过的5次物种大灭绝:4.4亿年前奥陶纪将要结束时的一些事件使几乎所有的珊瑚和鱼类以及25%的物种灭绝;3.7亿年前的泥盆纪行将结束时,许多鱼类和70%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消失了;2.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当时80%到96%的海洋物种灭绝;2.1亿年前三叠纪末期,大批海洋生物和部分陆地动物灭绝;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结束伴随着恐龙的灭绝。

  许多物理学家推测,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当时地球遭到了一颗小行星或彗星的撞击。

5.以下不属于可能造成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原因的一项是

A.地球遭到不亚于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时的灾难。

B.人类注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对野生物种的生存产生影响。

C.农业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食物链产生了影响。

D.人类对地球上大多数生物的无知使物种灭绝的问题更加恶化。

6.以下不属于动物灭绝速度加快的根据的一项是

A.已知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估计在上世纪每年至少减少一种。

B.目前,人类的寿命更长也更健康,并且在这方面缩小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C.上世纪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比历史上千百万年来的平均灭绝速度要快100至1000倍。

D.本世纪物种灭绝的速度比上个世纪更快。

7.对原文最后两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的5次物种大灭绝可能都是由于地球遭到一颗小行星或彗星的撞击造成的。

B.第三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2.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这次使地球上80%—96%的物种灭绝。

C.历史上的每次物种大灭绝都给地球和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D.最近的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这次灾难的最大受害者是恐龙。

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曾出现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这一结论是通过对化石研究而得出的。

B.按照目前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计算,人类已认知的生物将在150万年内基本灭绝。

C.与历史上5次物种灭绝所不同的是,第六次野生动植物灭绝是由人类主导的。

D.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规模和灾难程度将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次。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

【选修6—环境保护】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某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平均达标天数统计图。

材料二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主要成分是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这种细颗粒物粒径越小,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越长,可以输送的距离也越远。研究表明,PM2.5有50%以上来自二次污染物,即污染气体被氧化后形成的颗粒物,是一种综合性的污染物,几乎所有污染物都会在其中有所体现。

(1)归纳该地区总体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反映的实质。(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治理PM2.5面临的困难。(9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