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

题型:问答题

题目: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2)乙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3)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丙、丁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①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最终都熄灭了.原因是______;

②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

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

③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______.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房间外    D.打开窗户跳出.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6/adda9166ad803fa0e36b3ca599a69dc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C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关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张某、王某两人预谋杀害宋某,便将毒药投入宋某的酒中。宋某将酒喝后,安然无恙。其后查明原因是该毒药系存放太久,已经失效。张某、王某二人行为属于手段不能犯的未遂
B.某外国恐怖组织成员李某到我国某地招募成员,意欲实施恐怖活动的培训,并建立一个该恐怖组织的分支机构。入境后即被他人告发,李某被我公安人员抓获。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C.胡某意图贩卖毒品,因缺乏毒资,故到其朋友家借钱,后因涉及其他案件被警方拘留,交代了上述行为。胡某筹集毒资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D.杨某欲杀死刘某,某日晚手持一支手枪(内有10发子弹)前去杀刘某。第一发子弹没有打中刘某,第二发子弹打中刘某的腹部,刘某随即倒地,痛苦不堪。杨某见状,未再继续开枪,并将其送往医院,经抢救后刘某仍有轻度残疾。杨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未遂)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