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把下列四种地形与其特点搭配组合:(1)丘陵 A、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

题型:连线题

题目:

把下列四种地形与其特点搭配组合:

(1)丘陵               A、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2)平原B、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3)山地C、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4)高原D、四周高,中间相对低平
(5)盆地E、海拔较低,地面平坦辽阔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6/7d46e68a5ef7c0afddce3ff20364b76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二项式的指数是6∴展开式共有7项.∵(3x-1x)6展开式的通项为Tr+1=Cr6(3x)6-r(-1x)r=(-1)r36-rC6rx6-2r令6-2r=0得r=3故展开式的常数项为-27C63=-540故答案为7;-540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1,观察到______,这说明______

(2)乙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2,直管A的作用是保持______

(3)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小球从水平桌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方格坐标每边长10cm,小球运动时分别经过O、a、b三点,g取10m/s2.则

①O点______(填是或不是)为抛出点,这是因为______

若O点不是抛出点,则抛出点的坐标为______

②闪光的频率为f=______次/秒;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是______ m/s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 * * ,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 * * 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仁寿令,豪纵,犯法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 伏:认罪。

D.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小题4:(1)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译文:

(2)   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译文: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